采妮32歲了,家境富裕,高學歷,高智商,高收入,長得也十分漂亮。從大學時代起,她的身邊追求者就絡繹不絕,從來沒有中斷過。采妮認為自己對人生另一半的要求并不太高,不過是學歷相當,幽默風趣,溫柔大度……大學期間,她也談過幾次戀愛,但每次戀愛都只是加深了她對完美伴侶的深刻認知和對當前男友不符合要求標準的失望。所以至今采妮仍然單身,常常失望地感嘆人生:“好男人都到哪里去了?”
采妮的父母為她的情況十分著急,聽說聊城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有一個心理科,心理科的心理專家可以幫助來訪者剖析解答無論婚姻、生活還是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疑問,幫助他們調整心態(tài)并解決問題,于是他們帶著對女兒婚戀問題的疑問來到聊城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心理科尋找心理專家求助。
聊城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婚戀心理專家聽了采妮父母的講述,對采妮的心理有了大致的了解,于是給采妮的父母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當年,哲學家柏拉圖問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讓他去麥田里摘一個顆粒最飽滿、色澤最誘人的麥穗回來,只能摘一個,而且只能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聽罷就去照做了,可最后他卻兩手空空地走出了麥地。蘇格拉底問他為什么沒有摘,他回答道:“我看過了很多麥穗,其間也有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的,但我不確定前面是否有比這更好的,而且又只能摘一個,所以我沒有摘。然而我再往前走,卻發(fā)覺后面的麥穗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好的麥穗已經被我錯過了,所以我什么也沒有摘回來。”蘇格拉底聽完對他說:“這就是愛情。”
講完故事,心理專家為采妮的父母解釋道,這個故事闡述的是心理學中的“麥穗效應”,在人們的婚戀心理中常會出現這種現象:人們都渴望遇到完美的愛情,尋找愛情的過程就像在有無數麥穗的麥地中尋找那個色澤最好顆粒最飽滿的麥穗一樣,每個人都想挑出一個最好的,但最后總會因為挑不出最好的而兩手空空。采妮的父母聽完故事,似乎對女兒的婚戀問題癥結出在哪有了答案,準備下次勸女兒一起來找這位心理專家來做心理疏導,共同解決女兒的婚戀難題。
社會上像采妮這種情況的“剩男”、“剩女”其實不占少數,有一項對1000名“剩男”、“剩女”的社會調查發(fā)現:在全部調查對象中,被別人看上而自己看不上對方的人,占總人數的76%;而看上別人并主動表示好感的人,僅僅占總人數的14%。
還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紙牌實驗,在人的面前放上幾張紙牌,讓人從中任選一張,選出的牌將代表這個人的好運,而且,這個人只有一次選擇機會。通過實驗,心理學家發(fā)現: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中間那張,而第一張牌和最后一張牌從來沒有人選擇。并且隨著牌數的增多,選擇機會越多,被實驗者就會越迷茫,最后出現“看花眼”的現象。
拒絕了起初的愛情,期待能夠遇到更好的,卻發(fā)現以后遇到的還不如起初那一個,結果,只能一個人孤單地在愛情門外徘徊。鑒于采妮的婚戀困境,聊城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心理專家提醒大家:“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渴望完美的愛情沒有錯,但也不要忽視了身邊人,珍惜月老無數次遞來的紅線,你會發(fā)現,身邊人里總有一個是你要尋找的那個最好的“麥穗”。
- 對癥檢查,查必要項目,提供規(guī)范檢查結果,拒絕虛假結果
- 對癥施術,做必要治療,采用規(guī)范治療手段,拒絕過度治療
- 對癥開方,用必要藥品,實施規(guī)范用藥標準,拒絕盲目用藥
- 明確定價,做惠民醫(yī)療,推行國家規(guī)范價格,拒絕高價醫(yī)療
- 崇尚醫(yī)德,以卓越服務,執(zhí)行規(guī)范服務流程,拒絕天理漠視